大学思想与制度

发布日期:2015-03-18浏览次数:330次

摘要:思想和制度都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当今社会的浮躁气息影响到思想,使得制度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笔者认为思想和制度都需要坚守,而思想有层次之分,小思想要服从大思想,制度就是要把其上位思想固化下来。教育改革和发展不能一直停留在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把教育思想转化为大学制度。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制度

  

  思想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指引道路,道路错了一切也就都错了。因此,当一位令人敬重的老部长向笔者指明“思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时,笔者如醍醐灌顶,并指导博士生和亲笔专题撰文阐述思想之伟大意义 。目前,受其委托笔者还担任着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的副组长;制度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中央已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是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笔者也曾先后担任过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教育规划纲要“现代学校制度专题研究”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现代大学制度组专题组的学术负责人,发表过一些专门的著述,期间深刻地体会到很多教育的问题其实是缘于制度的因素。然而在现实中,笔者却时常看到的是有关思想与制度的浮躁,因此认为有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思想和制度都需要一定程度地坚守

  这是一个改革的年代,一切都在变化,“改”是主旋律,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变化后将留下些什么?即在改革时代能坚守下来的东西也许更为珍贵。

  为什么想谈这个问题?直接起因是由于近年来有关思想、理念的话题甚为喧嚣,比如在微信、互联网和大量的图书上。中国历史上更不乏警句、格言,就连职场攻略、厚黑学等都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我们是一个生产思想的大国,结果却失去了思想的光芒,思想沦落为务实的工具和“成功”的策略。思想多了还容易乱,我们有很多思想,却往往迷茫于该如何遵循这些思想,不同的思想甚至经常打架。中国学者善于学习和总结,国外的教育思想学界都知道,可结果不是让我们的实践更清晰了,而是更迷糊了,比如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高校专门化和综合化之争。

  制度方面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一个解放思想、激发制度活力的过程,从简政放权、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到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层次在不断提升。但是,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问题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或者说除了目标之外其它并没有达成共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要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的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今天依旧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归结为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

  至此,我们需要建立起关于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是为了什么?答案是为了发展特别是发展的活力;那发展又是为了什么?答案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福祉,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了这个逻辑,我们就需要考虑哪些应该改变、哪些应该坚守。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维护住好的东西,历史需要有厚重感。在科学的思想和制度没找到时需要不断地去寻找,可找到后就需要坚持,不能自己老折腾自己。

  思想不能限制,需要解放,需要与时俱进、百花齐放。思想更不能浮躁,需要理性、理想的光芒,不能把观点、感悟当思想。思想特别不能被当作解释歪论的理由,比如大家都明白请客送礼不对,可为了学校的利益有些“长”们就理直气壮地去做了。这也是伴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实践却产生了混乱的部分原因,我们的教育和管理有时过于功利。

  制度需要改革,以激发活力;但制度更需要坚守,以维护秩序。坚守不是守旧和僵化。发达国家即已经建设完了的国家,建好一个地方后就要保留下来,再换个地方建设,这样才能成为发达国,老在一个地方重复折腾永远是发展中国家。这其实也是一个思想理念的问题,即内涵式发展。

  笔者曾经到访过数百所国内外大学的校园,每每看到古朴的建筑与学校的大树相映时,都会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而过于现代的高楼却引不起这种感觉。

  二、现阶段制度比思想更重要

  这个命题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会认为应该先有思想、后有制度,思想是形而上的、制度是形而下的,笔者对此也不否认。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不是!笔者想表明的观点是:思想在大是大非、重大变革面前起决定性作用,而制度在稳定发展、建设时期起决定性作用。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我们已经找到,其下位各种思想的地位应该让位于制度建设,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什么说制度会比思想重要?举三个例子说明。第一,收银机蕴藏的制度含义。超市刚刚产生时,收银员独自面对着大量小额的货币和缺乏监督的环境,偷拿一些的诱惑时刻存在且不易被发现,此时仅以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因此制度经济学认为收银机的出现就是一种典型的制度约束设计;第二,道高还是魔高。好人斗不过坏人,因为坏人会不择手段,即所谓的“魔”总是要率先突破规则,而此后规则即所谓的“道”就要及时跟进以保证秩序与公平,周而复始就构成社会的进程;第三,劣币驱良币。人们总是要先花掉手中的破钱而收藏新币,结果是破钱把新钱挤出了市场,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对破钱的回收机制。这些,其实都是制度力量的显现。

  再举三个教育的例子。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也有过多次的放权与收权循环,高校自主办学的地位还被写入了《高等教育法》,但现在我们仍然在进行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其二,我们在倡导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但升格、扩张、争项目、发论文、当官的冲动依然大行其道,现实中也就真的得到了机会、资源、荣誉等具体实惠,发展愿望与游戏规则出现背离;其三,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四年里,高等教育的主题词经历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综合改革、治理能力等变化,大家忙得也是不亦乐乎。以上说明我们有着很好的思想却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制度,思想成为口号。

  大学的科学发展不一定遵循思想,但确实服从于制度,理想的状态是按思想建设制度。社会的发展其实也是如此,收银机、劣币回收等都是具体例证。制度久了就成为习惯和文化,因此文化究其根本是制度性的,制度可以改变社会文化。当制度形成规矩、成为习惯时,好的文化也就成型了。

  当前社会已积攒了不少恶习和陋习,许多已渗入到高校。既为多数人所不齿,但也无可奈何,甚至随波逐流,结果是劣币驱了良币。解决的办法应该是依靠制度建设,以道治魔,把权力限制在笼子里,把好的东西规范成规矩,实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大思想小思想

  中国传统上有很多思想,当下我们也还在不断地制造思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想还特别希望能影响到别人的思想。我们应该算是一个思想的大国吧。这些林林总总的思想单个看好像都有其道理,但放在一起有时竟然存在对立,换个场景也许还成了谬误。如何看待?

  其实,思想有层次之分。小思想服从大思想,然后再有自己的个性,社会才会和谐与创意并存。比如说,教育的大思想是党的教育方针,各类教育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但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具体体现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重点是促进均衡,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推动多样,放反了就会出大问题。

  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多样化,每所大学的发展重点是不是也是多样化呢?恐怕不是!特定大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满足市场特定的需求份额。也只有每所学校的特色化,才能满足整个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进而满足社会和人的不同需求,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所以,特定大学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一体化的。

  因此,每所大学所遵循的教育思想可能是不同的,至少每类学校应该不同。但是,自己不能乱,教育思想有时并没有可比性,也无所谓对错,只要适合自己学校的传统、条件和发展定位,满足社会需求,就都是合适的。我们放眼世界,同样会发现在不同的高校里,既有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也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有倡导通识教育的、也有倡导专业教育的,有案例教学为主的、也有理论教学为主的,有重点放在研究生教育上的、也有重点放在本科生教育上的,但不排斥它们都成为很好的大学。

  每所高等学校都需要思考、探讨适合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科技研发和管理制度。如果都去跟别人比,这也对那也对,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会出现自身教育实践的混乱。

  四、把教育思想转化为大学制度

  把思想理念和制度治理协同考量,应该成为今后大学乃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管理的重点,而现实中它们常常是不一致的。不一致的原因有,一是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该如何作为,二是惰性使然、懒于作为,三是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空喊口号,这些都需要被改革触动。

  在高等教育宏观领域。既然我们认定高等学校应该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那么就要且实以制度限制政府的微观行政权力,推动政府对学校的目标式合约管理;既然我们认定高等教育应该多样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评价、评奖机制就要彻底改变,避免导向单一和规避权力寻租;既然我们认定大学制度的根本要为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那么就要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克服行政化倾向。

  在高等学校的微观领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真正发挥学校自身的作用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设计制度保障这种积极性。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行政效率、推动学术发展的原则下,具体设计“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分工实现机制;在宏观有序、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自己学校的办学、发展和治理模式;在稳妥、有序、客观的前提下,改革校长遴选机制,使校长的素质、理念、感情与所服务高校的定位、使命相匹配,使校长能对特定高校的发展负责,实现教育家办学;在维护教授共同体模式的前提下,建设促进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制度与机制;在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学生对教学安排选择权和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权。

  市场经济是制度经济,建立规则、维护秩序至关重要。当今教育乃至社会上的一些乱象,部分就是因为资源控制和人情关系的影响而突破事务应有的原则界限造成的,坏了规矩致使潜规则横行,因此迫切需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制度性因素构建,把大学的治理结构、办学特色固定下来,坚持不懈地推进。

相关链接